硒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硒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肿瘤、大骨节病、关节炎、胰腺纤维化、白内障、神经元蜡样脂褐质增多症。但小儿恶性营养不良,单纯补硒达不到治疗目的。硒在机体内对其他元素有调控作用,硒与钼、铬、铜、硫有拮抗作用,又能减轻汞、铜、铬、砷的毒性。动物实验报道,硒与锗和锌有协同作用,硒与锗可治疗冠心病、抗肿瘤;硒与锌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人对不同食物中硒的利用率也不尽相同。如据研究,小麦中的硒几乎都是生物学上可利用的,而像鲱鱼、金柱鱼等,其中的硒只有约1/3可以利用。当食物中含硒量达到具有潜在毒性时,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摄人量可减少硒中毒的机会。缺铁性贫血可能使人体红细胞中的含硒酶活性降低,这些患者补充铁质可使硒的利用达到最适宜水平。维生素E和某些含硫氨基酸可能部分替换硒的功能。当食物中多不饱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有保护细胞膜、提高免疫力和解毒等功用。缺硒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等严重疾病的重要原因。硒摄入不足不但会使儿童发育受阻,也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的恶化相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维生素E和硒之间的特殊关系。当时,有人研究发现硒可以防止小鸡缺维生素E所发生的出血性贫血,也能防止大白鼠缺维生素E所发生的肝坏死。现在的研究证实,
硒是第34号元素,原子量78.96。人体健康中的十字路口,也常常有硒亮起的红灯,硒多了少了也会生病。成年人体内硒的总量约14—21毫克,以肝、胰、肾中含量最高。硒的地理分布有很大差异,因而在生物界的分布也非常不一致。硒的重要性如科学家福瑞斯特所述,硒是机体自身稳定的中心。是有关生物学中许多问题的关键元素。人体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将硒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则历经了多年的研究。开始发现过多的硒对人体和牲畜有毒性。直到20世纪50年代有关硒的营养健康证据才逐渐积累起来。硒被摄人并被肠吸收后分布在肝、脾、肾及心脏等脏器中。人体血液中硒浓度为0.22微克/毫克。硒与蛋白质结合并在血液中运送到组织。少量的硒从粪便和汗中排出,但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硒参与人体组织的代谢过程。硒参与构
引起本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因为结晶硫酸铜烧伤或意外误服引起,也有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主要因为冶炼铜时造成环境污染。国家规定车间允许铜尘、铜烟浓度为0.01mg/L。急性铜中毒开始产生胃肠道黏膜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溶血作用特别明显,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继而出现黄疸及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休克。1、呼吸系统长期接触铜尘、铜烟
缺铜引起的疾病,也称为“铜缺乏症”。病因主要是铜摄人不足。光用牛乳喂养婴幼儿,因牛乳中铜含量较少,铜的吸收不良,故易患铜缺乏症。胃酸缺乏、胃肠切除、胰切除、胆道梗阻等可造成铜吸收不良。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对铜的生理需要量增加;孕妇需铜量增加,铜相对供给不足;肾病综合征时,尿中蛋白含量增加,铜丢失过多;肠道疾病、慢性腹泻也可使铜丢失过多,这些都是引起铜缺乏症的原
铜参与造血过程,影响了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铜促进铁进入骨髓,加速血红蛋白合成。没有铜,铁就不能传递,铁不能结合在血红蛋白里,红细胞也就不能成熟。食物中含锌、铜、汞、银过多时,可妨碍铜的吸收。锰适量时可改善铜的利用和吸收。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是人体结缔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骨骼的核心物质。胶原蛋白质像是几根细绳子一样扭成一束,成为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形成时,必须在胶原蛋白分子内部或分子之间交联起来,才能坚韧有力,强硬耐拉。此种交联反应必须由一种叫做赖氨酸氧化酶的催化反应才能完成。此酶是一种含铜的金属酶,必须具备充分的铜才能起作用。进入老年期后,如果食物中缺乏铜,
缺铜后胶原蛋白及弹力蛋白形成不良,骨质中胶原纤维合成受阻,骨骼发育受限制,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X线摄片检查发现,有单纯性骨质疏松、骨膜反应及长骨和脊柱骨刺形成、早产儿不明原因的肋骨骨折等。缺铜会引起心肌细胞氧化代谢紊乱,发展下去产生病理变化。国外报道摄取高锌低铜食物,可使体内胆固醇代谢产生紊乱,易发生心肌损伤,导致冠心病。在心肌梗死死亡者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