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急救的常识知识汇总
日常急救常识知识汇总
日常急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掌握基础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以下从常见意外、急救原则、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梳理。
一、常见意外伤害处理
烧烫伤急救: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冷水冲洗15-30分钟降低温度。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非专业药物,避免感染。若伤及面部或会阴部,保持伤口清洁并拨打120。
割伤急救: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用无菌敷料包扎并抬高患肢。金属异物残留需专业处理,切勿自行拔出。
扭伤急救:立即停止活动,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15-20分钟,减少肿胀。24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24小时内避免按摩或热敷。
动物咬伤急救: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压排毒。立即就医并告知动物类型,必要时接种狂犬疫苗。
二、急救基本原则
保持冷静:急救前需快速评估现场安全,确保自身与伤者处于安全环境。避免在危险区域(如火灾现场)盲目施救。
优先处理致命伤: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原则,优先处理窒息、大出血、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及时呼救:拨打120后,清晰说明伤者位置、症状及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保持电话畅通。
避免二次伤害:搬运伤者时使用硬板担架,避免颠簸;骨折处不可随意移动,固定后送医。
三、心肺复苏(CPR)操作
适用场景:无意识、无呼吸或濒死喘息的患者。
操作步骤:
- 检查意识:轻拍双肩并大声呼唤。
- 呼救:拨打120并获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掌根按压胸骨中下1/3处,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
- 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两次,每次1秒,观察胸廓起伏。
- 循环:每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救援到达。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无呼吸时无需检查脉搏;非专业人员可仅做胸外按压。
四、常见中毒急救
药物中毒:保留药瓶或包装,避免催吐(腐蚀性药物除外)。若意识清醒,可饮温水稀释毒物;昏迷者禁止喂食。
食物中毒:立即停止进食,保留剩余食物样本。若出现呕吐、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者需就医。
煤气中毒: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CPR并拨打120。
农药中毒: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若误食,可饮用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切勿催吐。
五、特殊人群急救
儿童急救:按压深度约为胸廓1/3,频率与成人相同。异物卡喉时采用海姆立克法,俯卧位拍背。
孕妇急救:避免腹部按压,采用胸外按压并抬高下肢;若大出血,可按压腹主动脉止血。
老年人急救:优先处理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疾病症状,避免随意搬动。
六、急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伤者状态,记录急救过程。若出现持续疼痛、出血不止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保存好急救记录,以便后续治疗参考。
日常急救知识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通过科学施救可显著降低意外伤害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建议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最新急救技能,为生命安全增添保障。
上一篇:安全用电的常识小贴士
下一篇: 网络安全的必备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