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常识手册
应急避险常识手册: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掌握应急避险常识,是每个人在面对危机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关键。本文将系统梳理常见灾害的避险要点,帮助您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一、地震避险:伏地、遮挡、手抓牢
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室内应立即采取“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迅速躲到坚固家具下方,用枕头、书包等保护头部;若无法躲避,可躲在承重墙墙角或三角空间;远离玻璃、吊灯等易坠落物品。户外应避开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区域,选择空旷地带蹲下。地震停止后,注意余震风险,不要立即返回室内。
二、火灾逃生:湿巾捂鼻、低姿前行
火灾中浓烟是致命杀手,逃生时应优先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用湿毛巾折叠多层,可过滤70%以上的烟尘。逃生时保持低姿(弯腰或爬行),避免高温和烟雾侵袭。若门缝冒烟,切勿开门,应塞住门缝,用湿布堵住门缝,拨打119并等待救援。高层建筑切勿乘坐电梯,应选择消防通道逃生。
三、台风避险:提前加固、远离危险
台风来临前,需提前加固门窗,收起阳台花盆等易坠物品,储备饮用水、食物和应急药品。台风登陆时,应避免外出,尽量待在室内。若在户外,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低洼地带,避免涉水行走(可能漏电或被冲走)。若车辆被困水中,应立即弃车逃生,切勿冒险涉水。
四、洪水自救:向高处转移、避免涉水
洪水到来前,应迅速向屋顶、高层建筑或山坡高地转移。若被困,应寻找漂浮物(如木板、轮胎)保持浮力,等待救援。切勿盲目涉水,可能触电或被卷入漩涡。若水位上涨过快,应立即转移到高层建筑或坚固房屋,关闭电源和燃气阀门,防止次生灾害。
五、触电急救:断电优先、心肺复苏
发现触电者时,首先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切勿直接用手拉拽。若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段,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拨打120后持续施救,直到专业救援到达。
六、公共场所避险: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在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应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发生火灾或地震时,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拥挤推搡。若被困电梯,应按下紧急按钮,等待救援,切勿强行扒门。若遇踩踏事件,应保持冷静,避免逆流,尽量抓住固定物保护头部。
七、心理调适:创伤后支持与恢复
经历灾害后,部分人可能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属于正常心理反应。可通过与亲友倾诉、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自伤倾向,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社区可组织互助小组,帮助受灾者重建心理防线。
结语:未雨绸缪,筑牢安全屏障
应急避险不仅是个人生存技能,更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灾害知识、参与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我们能够降低灾害风险,提升应对能力。让我们共同守护生命安全,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