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常见急救常识大汇总

时间:2025-07-09 04:40 阅读数:42人阅读

一、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在施救前应先观察环境,如火灾现场需先扑灭火源,触电者需切断电源后再进行急救。急救者需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伤口或污染源。对于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急救过程中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状况,如心跳骤停、严重出血等,再处理其他伤情。

二、心肺复苏(CPR)操作要点


心肺复苏是急救的核心技术,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操作时需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每5个循环后评估生命体征。若现场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立即使用,遵循语音提示操作。CPR需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三、创伤止血与包扎技巧


出血是外伤后最危险的并发症,需根据出血类型选择止血方法。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需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静脉出血呈涌出状,可用加压包扎;毛细血管出血可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包扎时需清洁伤口,覆盖无菌敷料,用绷带环形缠绕固定。四肢出血可抬高患肢,减少血液流向伤口。注意避免在伤口处涂抹药物或直接压迫伤口,以免加重污染。

四、骨折固定与搬运方法


怀疑骨折时,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者,防止二次损伤。可用夹板、树枝等物品固定骨折部位,上下关节需固定,避免活动。固定时需露出手指或脚趾,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搬运时需保持患者身体平直,避免扭曲。脊柱骨折患者需多人平托搬运,保持头、颈、躯干成一条直线。昏迷患者需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五、烧伤与烫伤急救措施


烧伤后应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避免用冰水或牙膏等涂抹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小面积烧伤可涂抹湿润烧伤膏,覆盖无菌纱布。若伤口出现水泡,切勿挑破,防止感染。大面积烧伤需立即送医,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休克。

六、中暑与溺水急救处理


中暑患者需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严重中暑需拨打120,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溺水者需迅速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CPR。复苏后需注意保暖,观察意识状态。

七、动物咬伤与毒虫蜇伤应对


被动物咬伤后,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尽快接种狂犬疫苗。被毒蛇咬伤需用绷带在伤口近心端加压止血,避免奔跑或剧烈运动。毒虫蜇伤后可用镊子拔除毒刺,用肥皂水清洗伤口,涂抹抗组胺药膏。若出现呼吸困难、全身过敏反应,需立即送医。

八、突发疾病急救注意事项


心脏病发作患者需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癫痫发作时需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受伤,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哮喘发作时需使用吸入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送医。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需立即补充糖分,如吃糖果、喝糖水。

九、急救后观察与就医原则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意识等。若患者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剧烈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急救者应记录急救过程和时间,提供给医生参考。对于严重创伤或中毒患者,需优先送往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