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知识 

家庭急救的常识知识

时间:2025-07-08 22:04 阅读数:3人阅读

家庭急救的常识知识

家庭是每个人最安全的港湾,但意外事件仍可能发生。掌握基本的家庭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为家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以下是家庭急救中常见的应急处理要点。

创伤急救:止血与包扎

创伤是家庭中最常见的急救场景。若出现出血,首先要判断出血类型。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静脉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毛细血管出血则呈渗出状,颜色鲜红。

对于动脉或大静脉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伤口止血,同时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量。若伤口较深且出血不止,需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但需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包扎时,应选择无菌纱布或清洁布料,避免使用棉花等易脱落纤维的物品。包扎要松紧适度,既能止血,又不会过紧导致组织坏死。

烧伤烫伤处理

烧伤烫伤是家庭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

切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敷在伤口上,以免造成冻伤。若伤口起泡或破皮,不要撕去表皮,可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避免感染。

对于严重的烧伤烫伤,如大面积皮肤受损或出现水泡,应立即送医治疗,切勿自行涂抹药膏或包扎过紧。

中毒急救:识别与处理

家庭中毒事件包括误食有毒物质、吸入有毒气体等。发现中毒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尝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若患者误食有毒物质,切勿催吐,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对于吸入有毒气体的情况,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少量清水漱口;若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并等待专业救援。

骨折与扭伤处理

骨折和扭伤是运动或意外中常见的伤害。发现骨折时,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损伤。

若患者能自行移动,可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骨折部位,并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但需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若扭伤严重或伴有骨折迹象,应立即送医治疗。

心肺复苏术(CPR)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中至关重要的技能。发现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时,应立即开始CPR。

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人工呼吸时,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

若有多人在场,可轮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保持持续有效的急救。

急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救完成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意识不清等情况,应立即再次进行心肺复苏术。

同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送医途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

此外,家庭成员应定期学习急救知识,更新急救技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