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常见病症应对
家庭急救基础原则
家庭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在紧急情况下造成二次伤害。首先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火灾、触电等危险环境需立即撤离。接着评估伤者意识状态,轻拍双肩并大声询问"你还好吗?"若无反应,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如120)。在等待专业救援期间,需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若怀疑脊柱损伤,需保持伤者平躺且头部、躯干、下肢保持直线。
常见创伤处理
止血是创伤急救的关键步骤。对于小伤口(如擦伤、割伤),可直接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若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色,需使用指压动脉止血法,如按压肱动脉(上臂内侧)止血。对于较大伤口,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若伤口内有异物,切勿直接拔出,可用干净布料固定后送医。骨折时需用硬板或书本固定伤肢,避免移动。
烧烫伤急救
烧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3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切勿用冰水或牙膏等民间偏方处理,以免加重损伤。对于小面积烧伤,可用无菌纱布覆盖;若起水泡,切勿自行挑破,应等待医生处理。若烫伤面积超过15%或伤及面部、会阴部,需立即送医。烧伤后应保持伤者平躺,抬高伤肢以减轻肿胀。
窒息急救
若发现有人突然窒息,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成人和儿童,站在其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对准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腹部;对于婴儿,需俯卧并拍击背部。若窒息者失去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先进行30次胸外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吹气)。
中毒急救
发现中毒者后,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如关闭燃气、移开毒物)。若为误食中毒,可先催吐(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但昏迷、抽搐者禁用;若为吸入中毒,应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于化学物质中毒,需保留毒物包装或标签以便医生判断。若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癫痫发作急救
癫痫发作时,应让患者平躺,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勿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若患者有假牙,应取出;若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癫痫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出现反复发作时,应立即送医。发作结束后,需让患者安静休息,避免刺激。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
若发现有人突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心绞痛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无药物,可用阿司匹林嚼服);心肌梗死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卒中患者应保持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急救人员到达前,可每隔5分钟重复心肺复苏(CPR),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特殊人群急救
孕妇急救时需特别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剧烈震动。儿童急救需使用儿童专用急救设备(如儿童除颤仪)。老年人急救时需考虑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过度搬动。对于有慢性病(如心脏病、哮喘)的患者,急救前应了解其用药情况,避免误用药物。
急救后处理
急救结束后,需记录伤者症状、急救过程及用药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对于轻微损伤(如擦伤、扭伤),可观察24-48小时,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红肿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对于严重损伤(如骨折、大出血),需立即送医并告知医生急救过程。
家庭急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但需注意:急救措施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救治。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优先确保自身安全,并尽快呼叫急救电话。
上一篇:日常清洁:高效去污方法
下一篇: 家居安全:防火防盗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