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知识 

急救常识与应对措施

时间:2025-07-06 06:44 阅读数:2人阅读

急救常识与应对措施总览

急救是应对突发健康事件的关键环节,掌握基本常识与正确应对措施能显著提升生存率与恢复效果。以下从常见场景出发,系统介绍急救要点。

突发心脏骤停的急救

心脏骤停是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内。发现患者倒地无反应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CPR)。双手交叠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捏鼻吹气),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救援到达。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使用,遵循设备语音提示操作。

创伤出血的应急处理

外伤出血需根据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需立即用干净布料加压包扎近心端;静脉出血缓慢渗出,颜色暗红,直接压迫止血即可;毛细血管出血可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切勿直接冲洗,应先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感染。搬运伤员时保持平稳,避免颠簸加重伤情。

烧烫伤的急救原则

烧烫伤后应迅速脱离热源,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并减轻疼痛。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非专业物品,避免感染。若伤口起泡或破损,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若为化学烧伤,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并脱去污染衣物。严重烧伤需立即送医,途中保持伤肢制动。

中毒与窒息的急救

误食毒物或吸入有害气体时,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催吐(但误食强酸强碱、腐蚀性药物或昏迷者禁用);若已昏迷或呕吐物阻塞气道,应侧卧位防止窒息。若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立即转移至通风处,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若怀疑中毒,保留毒物容器或样本供医生诊断。

骨折与脱臼的固定处理

发现骨折或脱臼时,切勿随意移动伤肢,避免加重损伤。用木板、树枝等硬物固定伤处,超过关节上下两端,用绷带或衣物包扎固定。若为开放性骨折,伤口外露的骨片不可复位,应清洁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搬运时保持伤肢平直,避免扭曲。严重骨折或脱臼需立即送医,途中避免颠簸。

突发癫痫的急救

癫痫发作时,应保护患者免受外伤,移开周围危险物品。将患者侧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勿强行按压肢体或往口中塞入物品。待发作停止后,检查有无受伤,记录发作时间及症状。若首次发作或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需立即送医。

中暑与低温症的急救

中暑患者需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补充淡盐水。若出现高热、昏迷,需立即降温并送医。低温症患者应移至温暖环境,用干毛巾包裹身体,缓慢复温,避免直接烘烤或按摩。若症状严重(如意识模糊、呼吸停止),需立即心肺复苏。

急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症状及处理过程。若患者未好转或出现新症状(如持续出血、呼吸困难),需立即再次急救或送医。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对急救人员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掌握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提升应对突发健康事件的能力,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