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知识要点
时间:2025-07-06 00:32
阅读数:0人阅读
家庭急救知识要点
家庭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掌握基础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以下从常见意外、急救原则、急救步骤三个维度梳理家庭急救要点。
一、常见意外类型及处理原则
家庭急救需优先判断伤情类型,再实施针对性处理。常见意外包括:
- 创伤出血:按压止血优先于包扎,四肢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腹部出血需平卧并抬高双腿。
- 烧烫伤: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30分钟,避免冰敷导致组织损伤,小面积创面可涂抹烫伤膏。
- 异物卡喉:针对成人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站立位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双手握拳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快速向上冲击;儿童或孕妇需调整手法,婴儿则采用拍背压胸法。
- 动物咬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切勿挤压伤口,随后尽快就医并告知咬人动物信息。
二、急救基本原则
实施急救时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 确保安全:先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如火灾现场需先疏散人群再施救,触电事故需先切断电源。
- 评估伤情:通过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判断生命体征,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确认意识状态。
- 优先救命:心搏骤停、严重出血、窒息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立即处理,其他伤情可后续处理。
- 避免二次伤害:骨折患者禁止随意搬动,疑有脊柱损伤者需保持平卧并固定头部。
三、急救关键步骤
针对不同急症,急救步骤如下:
1. 止血包扎
直接压迫止血最有效,如手指出血可用拇指按压指根部动脉。开放性伤口需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绷带环形包扎。若出血严重且压迫无效,可尝试止血带(需标记使用时间,每1小时放松1-2分钟)。
2. 心肺复苏(CPR)
无意识、无呼吸或濒死喘息者需立即进行CPR。成人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儿童或婴儿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
3. 异物清除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清醒者,意识不清者需侧卧位清理口腔异物。儿童异物卡喉时,施救者可跪坐或蹲下,从背后环抱并实施冲击。
4. 烧伤处理
除冰敷外,可用湿润毛巾覆盖创面,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非专业物品。若伤及面部、会阴部或大面积烧伤,需立即送医。
5. 骨折固定
发现疑似骨折时,可用硬板、书本等物品固定伤肢,避免随意移动。若伤者有开放性伤口,需先止血再固定。
四、急救后注意事项
急救后需持续观察伤者状态,重点监测:
- 意识是否恢复,能否正常对话
- 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
- 出血是否停止,创面有无感染迹象
- 伤肢是否出现麻木、肿胀等异常
若伤者出现持续疼痛、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等待专业救援。
五、预防与准备
家庭急救的关键在于预防与准备:
- 定期检查家中安全隐患,如药品、刀具的存放位置,电线是否老化。
- 配置家庭急救箱,包含纱布、绷带、消毒液、止痛药、冰袋等基础用品。
- 学习基础急救课程,掌握CPR、海姆立克法等技能。
- 保存常用急救电话(如120、119),确保通讯畅通。
掌握家庭急救知识不仅能应对突发状况,更能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建议每半年复习急救技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