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必备知识
时间:2025-07-14 02:36
阅读数:1人阅读
急救常识必备知识: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急救是应对突发伤害或疾病的关键环节,掌握基础急救常识能在黄金时间内挽救生命、减轻伤害。以下从常见场景出发,梳理核心急救知识。
一、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要点
当发现有人心跳骤停时,需立即启动CPR。步骤包括:
- 确认环境安全,检查患者意识(轻拍双肩并大声询问),观察胸廓起伏。
- 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获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双手交叠放在患者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
-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捏鼻吹气),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
注意:按压位置需避开肋骨,避免造成肋骨骨折;人工呼吸时需确保口对口密封,避免漏气。
二、创伤止血与包扎技巧
创伤出血是常见急症,需根据出血类型选择处理方式:
- 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需用干净布料直接压迫伤口近心端。
- 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渗血或涌血,可用纱布或绷带加压包扎。
- 无法止血时,可用弹性绷带或三角巾环形加压包扎,但需避免过紧导致肢体缺血。
包扎时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污染;避免使用过紧的绷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对骨折部位需固定后再包扎。
三、骨折固定与搬运方法
骨折时需先固定再搬运,防止二次损伤:
- 使用夹板(如树枝、书本)或硬质材料固定骨折上下关节,避免移动患肢。
- 对开放性骨折(伤口暴露骨头),需先止血,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 搬运时保持患者身体平直,多人协作避免摇晃;脊柱骨折者需用硬板担架,多人平托搬运。
误区:不要强行复位骨折部位;不要用毛巾或衣物直接固定,以免加重损伤。
四、烧烫伤与中毒的应急处理
烧烫伤需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沾染污物;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非专业物品。
中毒需区分毒物类型:误食毒物者需催吐(仅限清醒且无吞咽困难者),并保留毒物样本;吸入毒气者需立即转移至通风处,解开领口;皮肤接触毒物者需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五、突发疾病与过敏的急救措施
对于心脏病患者,若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让患者平躺,松开衣领,并拨打急救电话。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昏迷,需检查血糖并给予含糖饮料或食物。
过敏反应(如皮疹、喉头水肿)需立即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若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骤降、意识模糊),需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六、急救后的注意事项
急救后需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脉搏、意识),并记录急救过程。若患者持续无意识、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需继续进行CPR,直到专业救援到达。同时,尽快将患者送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急救不仅是技能,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掌握基础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建议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